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地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在逐渐提高。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慢慢的变多,学习中文的外国人也慢慢变得多。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三体》、《北京折叠》获得科幻小说届最高奖雨果奖,《甄嬛传》、《琅琊榜》蜚声海外,好的文化产品我们不是没有。与此同时,我们的企业也在积极投资海外文化市场,我国很多公司开始投入到海外文化市场的投资当中。
Mtime时光网11月5日报道 最近五年,万达集团迈向全球电影产业中心的步伐越迈越大。2012年,万达26亿美元收购全球第二大电影院线亿美元收购拥有“魔兽”“金刚”等超强IP在手的好莱坞公司传奇影业。今年9月,万达与好莱坞六大片厂之一的索尼影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今天,万达再次敲定大单,宣布以10亿美元收购金球奖颁奖礼制作公司Dick Clark影业。
万达每一次出手,都让好莱坞惊诧不已。近日,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在接受《好莱坞报道者》专访时透露:他真正的目标依然是好莱坞六大片厂。王健林表示:“我想要收购好莱坞六大片厂中的一家,当然我们能否做到就是另一回事了——还不能确定。”
(注:好莱坞六大片厂指的是迪士尼、华纳、环球、福斯、派拉蒙和索尼这六家大型电影公司)
在完成这个大目标之前,万达先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选择先以合作模式参与六大片厂的电影投资。“我不如先从自己能做到的事开始着手,比如与好莱坞六大全部建立投资关系。然后我们会继续推进潜在的收购可能性。从力所能及的事开始做并没什么坏处。就现阶段来看,通过投资来参与是个明智的选择。”9月与索尼宣布合作,便是万达在收购六大之路的第一步。
在王健林看来“所有上游内容、高端内容的制作都被美国公司垄断了”,正因如此,他的万达集团才渴望以一次次收购、投资的方式来掌握电影工业的更高话语权。
不久前,王健林来到洛杉矶为万达首次在好莱坞举办的大型活动发表讲话。这场活动不仅邀来华纳、索尼、狮门、环球等好莱坞大片场的掌门人出席,还汇聚了哈里森福特等好莱坞一线明星前来捧场。这位中国首富的每一句话,都会成为好莱坞所有生意人的关注焦点。
面对来势汹汹的中国资本,好莱坞在欣喜之余也有所顾虑,他们担心未来电影内容的制作会受到中国资本的影响,不再自由。然而美国的电影产业研究者Stanley Rosen却认为:“好莱坞早已开始改变他们的电影,把电影拍得更加对 中国友好,或者至少是对中国的态度更加中立了,这种转变跟万达的收购行为没有必然的联系。”
万达对在好莱坞产业豪掷千金“买买买”的举措,并非出于个人喜好或者冲动性消费,它是王健林出于商业策略的布局考量。当然,他对好莱坞影星也有自己的偏好,会青睐那些“家喻户晓”的明星,比如汤姆克鲁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珍妮佛劳伦斯等等。而他自己最喜欢的影人就是妮可基德曼,“说实话,我的缪斯女神是妮可基德曼”,王健林告诉好莱坞记者“在我年轻的时候,我迷上过她。她非常美丽,而且她在中国也特别有名。”
王健林向好莱坞表态的方式,与他向国人传递的信息开始变得不一样。他更看重与好莱坞打交道的技巧,坚持自己的收购举措是出于“纯粹的商业目的”,对扩大中国在国际话语权的意义避而不谈。
谈到中国娱乐产业何时才能在世界舞台上与好莱坞竞争,王健林给出了一个比较保守的预测:“乐观地看,我们还需要至少十年的时间才能做出适合全球的英语电影。我们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赶上好莱坞,这相比于经济方面的追赶要求我们投入更多的努力。”
王健林在今年春天曾提出迪士尼的日子屈指可数了(原话是:现在已经不是看米老鼠、唐老鸭,为之疯狂,盲目追随的年代了)。所以他表示对华特迪士尼公司主席和CEO罗伯特艾格尔和NBC全球集团CEO Steve Burke的一些赞赏之情时,还是让人感到有些惊讶:“他们都是非常有天赋的领导,也非常有创意。”
他还乐观地相信,外界许多对于他公司的批评是由于美国正处于一个选举周期内,这不代表着美国主流的观点。“美国大选的背景下,反对中国或者中国企业的声音肯定能吸引人物注意。”
万达集团原本属于房地产公司,从2015年开始转型。万达高级副总裁杰克高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表示:“在那个阶段王健林给我留下特别深的印象。从一家重资产,非常中国化的房地产公司转变成国际文化产业中的轻资产公司?听起来这是一个正确的发展趋势,但是从执行的层面来说,你能想到这有多困难——尤其是对于万达这种规模的企业。”
CastleHill Partners是北京一家专注媒体和体育产业的商业银行,公司的CEO Peter Schloss谈到了企业转型的困难:“好莱坞存在它固有的文化,跨文化的差异是万达必须要克服的问题。1989年索尼收购哥伦比亚三星时就经历了一段从电子科技类产品巨头到传媒娱乐公司的痛苦转型期。”
管理形式和操作监管将成为转型过渡期的重要考验:“当初索尼花了超过20年的时间完成转型,” Schloss补充说:“而且有人还在争论说索尼始终没找到正确的路子。”
但是万达握有索尼不具备的巨大筹码:马上可以比肩北美的国内市场。今年四月洛杉矶的业内专家称,王健林解释了他本国的电影市场不仅将在未来两年内超越北美,同时还说:“到了2026年,中国电影票房将达到300亿美元,占据全球市场占有率的40—50%。”
无论未来会不会如他所说的发展,现在也是时候停下来思考当中国电影市场再次实现双倍甚至三倍增长时,电影工业体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全球流行文化的版图是否会为了适应市场的万有引力而发生改变。
万达集团今日宣布以约10亿美元收购美国Dick Clark Productions,Inc.(简称DCP集团)100%股权,此举标志着万达进入电视制作行业。
资料显示,美国DCP集团成立于1957年,是美国著名电视节目制作公司,拥有20多项著名IP,这中间还包括金球奖、全美音乐奖、公告牌音乐奖(Billboard)、美国乡村音乐奖等颁奖典礼和纽约新年倒数晚会等超级IP及权益。
DCP集团这些IP的所有权及权益大多数为永久持有,DCP集团绝大部分收入来自这些晚会的电视转播权,与各大电视台转播权协议均为长期。
随着近几年美国文艺体育类节目电视转播权收费的大幅提高,DCP集团的经营业绩和公司价值也具有逐步提升空间。
官方称,并购美国DCP集团是万达首次进入电视内容行业,使万达影视产业链更加完整,对于万达目前正重点发展的电影、旅游、体育等产业能良好互补、协同发展。
收购完成后,美国DCP集团管理层将全部留任,万达和管理层签订了长期的经营目标责任制,DCP集团收入和利润将逐年大幅提升。
2016年1月12日,万达集团宣布,以不超过35亿美元现金(约合230亿元人民币)收购美国传奇影业公司。这是电影史上,中国企业在外国的最大一笔并购投资。
美国传奇影业公司拥有《魔兽世界》、《蝙蝠侠》、《盗梦空间》、《哥斯拉》、《环太平洋》等知名电影的IP版权。
万达董事长当时王健林表示,全球电影市场的话语权基本掌控在美国几大公司手中,此次并购将大幅度提升万达集团在全球电影产业话语权。
王健林曾想把传奇影业装入A股公司万达院线,不过,由于证券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万达院线发布了重要的公告中止收购万达影视、传奇影业等重大资产重组。
万达收购美国影视业公司已经触动了美国人的敏感神经,已经有国会议员对于万达的收购行为表示了很大的不满。说好的自由经济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自由,美国人知道并且深刻了解文化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所以这种抵触情绪是能够理解的。
TechWeb报道10月8日消息,据国外新闻媒体报道,美国国会议员周四致信美国司法部,要求司法部对万达集团在好莱坞的一系列收购进行重新审核。
据报道,美国众议院贸易、科技、公平及相关机构委员会主席John Culberson已致信美国司法部,要求其对大连万达集团在好莱坞的一系列收购进行重新审查。
在周四的一封信中,John Culberson特别提到了大连万达集团的董事长王健林,表示其最近在好莱坞的一系列大宗收购引起了人们对外国资本控制美国传媒的担忧。
万达在今年以35亿美元将美国传奇影业收入囊中,在2012年就以26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影院连锁巨头AMC。
王健林在今年8月曾表示下一个收购目标是好莱坞“六大”,此前也曾试图收购好莱坞“六大”之一派拉蒙49%的股权,但这一交易最后搁浅。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美国众议院贸易科技等多个委员会的主席,John Culberson在9月就曾联合18名议员致信美国政府问责局,表达了外国资本影响美国产业的担忧,其中就提到了万达的收购。
在国会议员要求司法部重新审核万达的收购后,万达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将在美国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继续在美国娱乐方面的投资。
欧洲特效巨头Framestore公司被中国1.87亿收购 曾制作《阿凡达》
据时光网11月4日报道,曾为《阿凡达》《奇异博士》《哈利波特》《地心引力》等好莱坞大片制作特效的欧洲特效巨头Framestore公司以1.87亿美元(约合12.6亿人民币)被中国资本收购。
据Deadline消息,英国特效公司Framestore以1.87亿美元的价格被中国文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Chinese conglomerate Cultural Investment Holdings Co)收购,成为继万达日前以10亿美元收购美国DCP集团所有股权,以及在今年年初以35亿美元收购美国传奇影业之后,又一家被中国资本收购的欧美电影公司。
在这次交易中,这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公司获得了Framestore75%的股权和运营权,同时公司的创始人William Sargent将拥有其余的少数股权。目前这项收购还在等待中国监督管理的机构的批准。
据Deadline报道,这家中国公司似乎是首次进军娱乐业,此前一直专注于汽车行业,其前身为“松辽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今年4月改名。Sargent告诉Sky News:“和CIH成为搭档将让我们在创意和财政上都处于电影世界的领先水平,这根基于我们在欧洲和北美市场的优势,并将加快我们的电影进军令人兴奋的中国市场,同时打开其它正在快速扩张的亚洲市场。”
Sargent还强调公司的日常工作没有一点变化,“虽然Framestore的股权发生了变化,但业务上还和往常一样正常进行。”并且他很期待在亚洲拓展业务。
Framestore成立于1986年,总部在英国伦敦,是欧洲最大的视觉特效与电脑动画工作室,并在电影特效方面有着相当辉煌的履历。Framestore曾凭借电影《黄金罗盘》赢得了2008年的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并在2009年凭借《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再次获得提名。近两年在中国上映的电影中,《诸神之战》、《大侦探福尔摩斯》、《哈利波特与凤凰社》、《阿凡达》、《神奇动物在哪里》等片都有Framestore参与制作。目前Framestore正在进行后期制作的是《帕丁顿熊2》。
中国企业在海外大举进攻文化产业,让我想到了我们身边一衣带水的邻居——日本。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时候,日本的索尼公司当时收购了好莱坞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这次收购造成了当时美国社会很大的震动,也使我了解到美国人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
众所周知,美日关系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约10年间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之中,这一时期日本一直是美国的重大威胁。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日本的制造业已迅速凌驾于美国制造业之上,日本经济正可谓是如日中天,独步天下而傲视群雄。日本乘冷战中的两大超级大国一个奄奄一息,一个遍体鳞伤之机,开始问鼎世界,向超级经济大国美国发起了猛烈的攻势。日本利用自由贸易原则,以经济进攻的方式不断侵吞美国市场。1985年广场会议后,日本趁日元升值之机加大了对美进攻的力度。日本的一些大的跨国公司集团利用它们的优势打头阵,率先在美国登陆,尾随而至的各企业军团也挟巨资如群蜂般纷纷登陆美国,向金融业,服务业,游乐业,制造业等领域大举进攻,劫城掠地,挥金如土,不仅让美国人惊恐万分,而且也使全世界为之而震惊,世界舞台上刮起了一股强大的日本旋风。
不屑几年日本就取得了赫赫战绩: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日本人偷袭过的珍珠港夏威夷,几乎已整个地被日本人用重金买下,1986、1987年两年,日本在夏威夷的房投资就达65亿镁元以上。日本买下了珍珠港海滩区2/3的豪华酒家、大批楼房、大餐厅、购物中心、高尔夫球场、畜牧场和种植园。每年到夏威夷的数以百万计的旅客中,日本人占5/1。很多美国人对日本人再次袭击夏威夷深感忧虑。檀香山市市长疾呼:檀香山市快变成东京的一个区了。5夏威夷俨然成了供日本人休假疗养的乐园,宛若一个新殖民地。美国大陆本土也四处告急,城池连连失守。三菱公司出资8.46亿美元收买了被称为美国富有的标志和美利坚的标志的纽约洛克菲勒中心51%的股份;索尼公司动用34亿美元买下了被称为 美国灵魂的好莱乌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松下公司出资61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环球影业公司;大厦失守;花旗银行总部大厦易帜;莫比尔石油公司总部大厦陷落......。
当时,美国《新闻周刊》的封面上,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注册商标美国的自由女神像被换成了身穿和服、满脸淫笑的日本艺伎。《日本进攻好莱坞》是这期杂志最醒目的大标题,同时还以《日本企业买走了美国之魂》为题,刊登了长达数十页的特刊,在这一特刊中,以民意调查的结果为依据,断言索尼公司的收购是“比苏联军事力量更可怕的威胁”!
一连数日,美国各新闻媒体均长篇累牍地报道这一收购事件,对索尼公司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有一个笑话可以说明当时美国人普遍对日本人的不满。在一个学校课堂上,老师问一句格言是谁说的,全班鸦雀无声,一个日本人站起来回答,富兰克林。老师在表扬了日本学生后,批评美国学生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了解的还没有日本人多。这时一个美国学生小声说道:“把日本人干掉”,老师非常生气,大声质问:“谁说的?”却听到所有的美国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杜鲁门”。
就是有日本这辆前车,我们在能借鉴在美国的文化投资该如何运作,万达才有足够的经验打入好莱坞。
但是其实在我看来,对外国文化产业的投资并非不可,但是过多过大的投资却是本末倒置了。
文化,根植于自己国家,扩展于海外。如树,根深才能叶茂。虽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是能淋漓尽致诠释出中国文化精神的文化作品在哪里?有多少?
无论影视作品还是文化作品,现在的中国其实不缺少有鉴赏识别能力的好顾客,缺少的恰恰是好的作品。图书、电影、电视剧、音乐、话剧、舞剧等等这些文化产品,可以深耕的,能开发的,在国内该去开发的市场还有很多,为什么如万达这样的大企业,在国内还没开发明白的时候就着急向外走呢?
日本有动漫文化影响全球。中国呢?什么文化产业能有影响全球的影响力?在我看来,现在这些头脑发热的企业家们如超市大减价时疯抢特价产品的大妈般出去抢购外国文化公司,不过是看到了国内近几年文化产业,尤其是影视产业的泡沫膨胀发展了,都想在这泡沫越吹越大的过程中分一杯羹,但是肯定都不想做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于是就投资海外那些大公司,有名气的公司。你说他们真的是为中国发文化产业尽心尽力修桥铺路?我看还是向钱看而已。
随着八零九零主导的文化市场正在向一个良性文化市场发展,投机的行为,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为一定会有所改善。这就说明中国文化市场的主要客户群体已经很成熟,而客户群体渴望的是成熟有档次的文化产品。说句白话:“我们要看有质量的电影、有质量的电视剧、有质量的书、有质量的文化演出!我们别粗制滥造、不要东拼西凑、不要抄袭、不要明星拼盘!”
我认为,有责任心的文化企业公司,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将中国本国的文化产品做好,做强,最后才是做大。小孩子都知道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怎么有些企业家就那么着急,甚至有些急不可耐了。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确定是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有好处的?我个人觉得答案是否定的。即便会有人说对外投资会引进外国领先的技术。但是我要说,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一样,成果的好与坏,技术不是重要的因素,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在于制作者是否“用心”。技术,只是锦上添花。
请相信我,用心去做中国的文化产业,比买下整个好莱坞更加对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有用。你们的“买买买”,除了显示出中国人的野心,高级黑了中国一把以外,对中国发文化产业没什么大作用。
Copyright ©2017-2022 Hainan Zose Group 琼ICP备130006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