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竞技在线登录

新时期以来文化产业建设考察

信息来源:产品展示 发布时间:2024-04-29 18:03:15


  传统的狭义的文化定义,主要是指人类所创造的与物质文明相对的精神文明成果,这中间还包括经济文化、政治文化、精神文化、艺术文化。这些成果既包括有形的,也包括无形的。广义的文化定义则是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本文所研讨的文化主要是在狭义的范围内进行。文化产业的内涵到世纪末已经从传统的传媒产业扩展到与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提供文化服务有关的一切产业。它与一般产业的区别是:文化产业是以人类的知识、智力、精神、艺术和信息活动及其成果为资源进行生产并物化为可供进行流通和交换的产品,其产品主要是为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文化欣赏和娱乐等精神需求。因此文化产业被称为无烟工业,低能耗、高的附加价值产业。本文论及的文化产业主要是指广义的内容。文化产业的出现和巨大的发展,改变了经济结构和经济稳步的增长方式,加速了文化的资本化和资本的文化化。文化资本作为跨国资本之一种在全世界内进行文化投资、寻找市场,不仅促进了资本在全球市场的流动,同时以人们始料不及的速度和方式完成了全世界内的文化传播,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也带来了不同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的冲突与对抗。中国文化产业正是在这种经济、文化全球化背景中悄然兴起并发展壮大的。

  考察新时期文化产业建设的发展轨迹,考察由单一文化事业建设向以文化产业为依托进行文化建设的转变所反映的新时期以来理论界、文化界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大胆探索和积极实践,对文化政策的制定、文化建设的方向以及未来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走向,都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一、新中国改革开放以前群众文化建设的特点由于对文化概念层出不穷的新的理解,到20世纪末,关于文化的概念已经有200余种解释了。对于文化产业的概念,也存在狭义与广义两种内涵的解释。新中国几十年来在制定文化政策和文化发展的策略时,由于对文化和文化产业有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历史时期文化建设发展的不同格局。根据邓安庆、邓名瑛所著《文化建设论——中国当代的文化理念及其系统构建》一书第一章中的观点,群众文化是以新中国文化建设的理念和模式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五四以来新文化传统发展而来的延安革命文化为主要内容、以群众文化系统为主要传播渠道。群众文化的性质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

  1在全国建立了比较系统完整的文化行政管理体系和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新中国的前30年,文化一直是意识形态的主要部分。在组织体制上,各级文化部门属于党的各级宣传部门,作为和阵地,主要执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任务。在行政体制上,文化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受到党政双重管理。从中央到地方,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直至县、市都设立了文化行政管理机构,政府文化部门设置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按纵向原则,依行政序列,与文化行政管理机构一样逐层设置。如图所示:①郑永富主编:《群众文化学》,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3年版,第351页。群众文化事业机构在业务上接受上一级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的指导,行政上接受同级文化行政管理机构的领导。群众艺术馆的主要职能是群众文化活动的指导与研究,业务门类是各种文学艺术的范围。文化馆的主要职能是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辅导,业务门类以文学艺术为主体,辅以普及科技文化知识等。乡镇和街道文化站的主要职能是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业务门类则包含了文学、艺术、科普、体育、时政宣传等多种文化工作内容,并受委托管理本辖区内的文化市场。即文化站兼具业务和行政双重职能。

  2群众文化事业由国家统一建设,群众文化事业单位是由国家全资投资的事业单位。文化从业人员几乎全部都是在编国家干部。在经费上,基本上由各级政府财政全额拨款。各种文化活动,也主要由各级政府立项拨款和组织实施。

  3文化艺术生产和服务未纳入社会生产体系。群众文化也不例外。文化产品虽然一般是以商品的形式通过流通渠道到达受众方,但是文化艺术产品在创作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不计投入与产出,文革期间,还一度取消了稿酬制度。文化产品的生产经营和服务单位也不以赢利为目的,绝大多数都是维持成本而没有利润的。在文化消费上,与其他物质消费一样,也是低消费。群众文化事业是以组织、辅导、研究、指导群众文化活动为工作内容。群众文化活动方式是则是群众自愿参加多种多样的文艺活动,而不是遵守行政命令。

  4群众文化虽然形式多样,但其主要任务是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其性质是国家意识形态的一部分。群众文化的风格特点是主流意识形态与民间大众文化紧密结合而形成的民族化、大众化风格。群众文化极具民族特色,但它不是民间文化的简单再现。群众文化工作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民间大众文化与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理念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宣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这是实践提出的“民族化、大众化”要求及“内容与形式”、“普及与提高”的辩证法中对文化普及工作的巨大贡献。群众文化系统的建立是社会主义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成就之一。在新中国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文盲半文盲占人口很大比例、很多地区文化生活几近于零的一定历史时期里,群众文化系统的建立,对于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国家大事、推广普及文化知识、搜集整理民间文化遗产、兴办文化活动、活跃文化生活、提高百姓文化素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各级文化馆、站,几乎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所有市县镇乡。到1991年底,全国政府文化部门所辖的群众艺术馆371个,文化馆2890个,文化站52000个,群众文化专业技术人员13.9万人。①90年代以后,已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多种渠道兴办群众文化事业。文化馆的很多工作人员本身就是各方面的专家。他们长年承担着繁重艰苦的工作,以种种形式举办文化、艺术、科技讲座、培训班,培养最基本的文化人才,传播文明常识,宣传政策法规。他们在节假日里,在各种集市、集会中,经常组织文艺演出,使城乡各阶层,尤其是闭塞落后地区的普通百姓,也能闻知天下大事、领略艺术的魅力,在劳作之余,得到些许娱乐消遣;他们收集、整理、保护了大量的文化遗产,让散佚湮没的民间艺术、历史传说、文物精品,得以重见天日,流传后世;他们也为基层机关、学校、厂矿、乡村、部队培养了大批文化人才、文艺骨干。新中国群众文化建设的成就是巨大的。几十年间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群众文化是建国以来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群众文化事业对于传播先进文化、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特别是传播、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道德、观念、文化形态等方面功不可没。但是群众文化体系是适应我国计划经济体制而建立和发展的,主要由国家投资、单一渠道建设。因此,几十年来,尽管实现了群众文化的繁荣和进步,群众文化成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和娱乐休闲性质的文化活动,却没有因此而形成文化产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正是因具备广泛的大众娱乐消费基础以及与民间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紧密联系,群众文化成为催生文化产业最丰饶的沃土。

Copyright ©2017-2022 Hainan Zose Group 琼ICP备130006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