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竞技在线登录

金元浦:创意产业的六大特征

信息来源:产品展示 发布时间:2023-10-17 11:30:15


  1、创意产业推动在社会生活中发生重要影响的一些新生的产业类别的发生、发展和壮大,并推动民间传统文化产业的升级、变革的产业形态。创意产业首先是适应一批新兴的文化产业类别的崛起而应运而生的新业态。它不再简单的囿于过去的民间传统文化产业观念和类别,而是适应新的产业形态而出现的创新概念,是对新形态的概括、总结和发展。像英国提出的13类创意产业部类,就首先包含了一些在社会生活中发生重要影响的新生的产业类别,如动漫、游戏、数字艺术、软件设计 互动休闲软件、广告等文化产品,也包括虽然仍沿用过去分类的电影、电视、新闻出版、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等部类,但其内涵已大大变化,变成了数字电影、数字电视、数字设计,信息设计。

  从实践形态上来看,从文化产业升级为创意产业也是产业形态发展自身的历史性要求。英国1980年代打破了传统欧洲文化不能产业化的精英式理念,开始使用“文化产业”的概念。 大伦敦政务院(GLC)在扩展了的意义上使用“文化产业”一词,主要强调两点。一是强调文化产业是指国家资助体系之外的那些文化活动(GLC常常把它们等同于大众流行文化的生产)和商业操作,它们是财富和就业机会的重要创造者;二是强调人们所消费的全部文化商品,大多数(如电视、广播、电影、音乐、图书、广告、音乐会等)是与公共资助体系无关的文化商品。GLC的文化战略包含了一条经济的市场的路线。试图把文化产业界定为与艺术紧密联系的产业,将之叫作“艺术与文化产业”。一些研究者称之为“文化部门”,包括“传统的艺术部门和商业性文化活动”。另外一些专家将这些统称之为“文化产业”。GLC被撤销之后,“文化产业”在英国被其他一些城市接了过来。

  1997年后,英国布莱尔上台提出创意产业理念,除了政府换届、工党上台的标新立异的意义外,更多的是实质上的产业体系的调整和产业管理范围的扩大。1998年,

  布莱尔政府把“文化产业部门”扩大到包括相关的制造业(如电子),把“传统的”文化产业(包括传统的文化产业如广播媒体、音乐录制和电影等)降低到整个部门从业人员的六分之一,而更注重发展新兴的“创意产业”。

  2、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结构的调整、转型与提升。创意产业着力推动产业体系的升级、越界、调整和重组。创意产业的根本观念是通过“越界”促成不一样的行业、不相同的领域的重组与合作。西方许多学者注意到文化创意产业对优化现有产业体系的及其重要的作用。奥康纳认为,“可以断言,地方和区域战略后10年的任务是找到一种可以把文化产业于更广泛的制造业部门联系起来的方式,创造性、风险、创新和信息、知识与文化在全球经济中将具有核心作用。”

  创意产业是产业升级换代的产物。在英国,创意产业的提出,是原有制造业衰落后,产业体系调整转型的产物。欧洲的城市复兴运动就是在欧洲发达国家城市结构转型后提出的。

  上世纪80年代后,西欧发达国家由于产业转型,大批的工业城市陷入困境,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原先的制造业一片凋敝。为此欧洲开展了城市复兴运动。其中文化旗舰项目成为其城市复兴的重要战略。所谓城市复兴项目,就是对那些传统制造业已经衰落,并且其经济、环境和社区也因此受到损失的城市,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创意”,在产业高质量发展、社会文化、经济环境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改善,激活其经济活力,恢复其已失效的社会功能,调整其产业体系,改善生态平衡与环境质量,并解决相应的社会问题。[1]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动,如现代传媒、电影电视、数字娱乐、节庆会展、文化旅游、时尚设计、竞技体育赛事、艺术品拍卖等措施,使这些城市全方面提升了它们的产业水平、经济发展速度、文化品位和城市形象。

  英国伯明翰于1991年建设的国际会议中心,它吸引著名的交响乐团、歌剧团和芭蕾舞团纷至沓来;谢菲尔德市则建立了文化产业区,1991年的世界大会更是其城市复兴的催化剂,赛会过后,给城市留下了高水准的体育、休闲、训练的综合设施;利物浦不仅成功改造了一个包括画廊、海洋博物馆以及电视新闻中心在内的规模宏大的艺术、休闲和零售商业为一体的综合设施,同时,甲壳虫乐队的丰富文化遗产和英国肥皂剧Brookside的成功,都进一步改善了城市形象。

  创意产业一般来说是在制造业充分发展,服务业不断壮大基础上形成的,是第二产业升级、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结果。除了传统三产中的一般服务业,创意产业中既有设计、研发、投融资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内容,更有新型艺术体验、信息互动、休闲娱乐等消费性服务业活动的内容,是城市经济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高端形态。

  创意产业的根本观念是通过“越界”促成不一样的行业、不相同的领域的重组与合作。这种越界主要是面对第二产业的升级调整,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细分,打破二、三产业的原有界限,通过越界,寻找提升第二产业,融合二、三产业的新的增长点,二产要三产化,要创意化,高端化,增值服务化,以推动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二产制造业卖产品、卖机器,创意产业卖设计,卖理念,卖精神,卖心理享受,卖增值服务。这样,创意就成了当代产业组构中的一种根本性的设置,它决定了产业的性质,并由此决定了产业的管理与操作。二产的发展靠机器、厂房、资源和劳动力,创意产业不同于制造业的汗水产业、劳动力密集产业,创意产业的发展靠创意阶层,靠创意群体的高文化、高技术、高管理和新经济的 “杂交”优势。 创意产业往往是在制造业开始衰落或遇到转型,服务业不断壮大基础上形成的,是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结果。创意产业中既有设计、研发、制造等生产活动领域的内容,也有与高科技相关的内容产业,更有第三产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

  3、高科技和新技术是创意产业超越民间传统文化产业的最重要的依据,它奠定了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的科学基础、技术保障和人才储备。可以说没有高科技就没有创意产业。高科技创造了新型服务业的新载体,创造了文化传播的新媒介,建构了新一代消费者的新的消费习惯乃至文化生活方式。

  创意产业是科技文化化和文化科技化,科技与文化一体化、技术与内容相融合的高端产业。IT业、互联网和信息传播业的发展正迫切地需要内容产业的支持和推动。需要“故事”,需要与百姓生活密切关联的“内容”。因此,创意产业的战略,就为城市或地区提供了高端起步,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机遇。它推动新兴数字技术上的支持的新媒体信息产业走向内容创新、文化创新和产品创新。从新兴的创意内容产业等高端产业入手,以数字化等高新技术促进文化的产业化,改造民间传统文化生产流通方式,来带动整个创意产业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4、创新和创意是创意产业的核心,设计创意研发是整个产业赖以安身立命的灵魂。几乎所有的产业都需要创造性,那为什么还要提出创意产业呢?在一些传统的行业或领域中,创造性只是一种附属品而不具有产品的核心地位。同时这种创造性或创意还是指相当普泛化的一般概念,如过去我们熟悉的特指艺术创作中的艺术家的独创性。而按照后标准化时代的创意理念,创意或创造性成了特指的市场趋向的产业方式的核心。创造性成为创意产业的生命线。创意产业的产品最忌讳沿袭陈规俗套,它在总体上必须凸现产品独具的特色,才能“击中”人心,在市场上获得超值的效益。当代消费社会,大众流行文化遵循时尚化浪潮化的运行方式,使得文化产品的新颖性、短时性和强烈的空间(视觉)特征空前凸现出来。创意产业所包含的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游戏与网络有游戏、以及动漫、DV、FLASH、短信、手机增值业务、网络视频无不强烈地依凭新的创意,新的设计。所以,创意产业的这种精神性、流动性、易逝性性质决定了创意产业的根本:创意为王。

  与创新、创意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创意者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意产业得以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充分条件。发达国家版权经济的发展着力于知识产权保护,这种保护首先保证了创意者的利益,推动了创意者阶层(群体)的形成,维护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市场环境,同时保证了对外文化贸易的国家利益,包括直接的经济利益和长远的文化利益。我们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只能建立在创新创意的知识产权基础之上。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创意群体,特别是最富创造性的高端创意人才。创意者的基本权益得到尊重和保障,就会形成创新创意的市场环境和普遍的社会氛围,以吸引和推动创意人才源源不断地成长,并且通过在全社会推动创造性发展,来促进社会机制的改革创新。

  5、作为现代服务业,创意产业是与艺术、文化、信息、休闲、娱乐等精神心理性服务活动相关,满足小康形态下人们精神文化娱乐需求的所谓“第五产业”,是城市精神消费与娱乐经济融合发展的新载体,是现代服务业的高端组成部分。在总体服务业的业态中,文化创意产业开拓艺术型、精神型、知识型、心理型、休闲型、体验型、娱乐型的新的产业增长模态,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市场,涵养新一代创意花钱的那群人,以适应全球化消费时代的新的需求,推动新形态的文化经济的发展。

  6、从产业运行的模式上看,创意产业的发展更加动态化,它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高端方式,更加远离过去的计划经济方式,更多地依靠市场和消费自身的推动,同时又不断地设计市场,策划市场,涵养市场,激发市场。也就是说,在当下的全球化消费时代,市场的全球性,传播的全球性,需求的精神化、心理化、个性化、独特化,消费的时尚化、浪潮化,使得创意作为产业,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固化的稳态工业发展模式:常规结构,常规模式,常规营销,常规消费;而代之以不断变动的创意策划,创意设计,创意营销,创意消费。它在不断关注市场中,创造消费惯例、涵养消费群体、引导消费时尚潮流。它不断在创意中寻找热点、利润和机会,以一种动态的平衡模式替代或提升过去的稳态工业发展模式。因此,它高度依赖策划,依赖人才,依赖变化,眼睛每时每刻盯着市场哪怕微小的变动,捕捉机会,放大机会,展开新一轮竞争。它的活力在于每个企业都有机会也有风险,每个企业都要面对竞争也面对失败,每个企业都要殚精竭虑面对生存挑战。这就是创意社会的主旋律和大逻辑。

  [1]吴晨:《文化竞争:欧洲城市复兴的核心》,《瞭望》2005年第2期。

Copyright ©2017-2022 Hainan Zose Group 琼ICP备130006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