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竞技在线登录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推介会暨中国文化产业园区创新发展峰会

信息来源:雷竞技在线登录 发布时间:2024-04-03 08:54:18


  由北京市发展和改委委员会、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办第十三届中国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推介会暨中国文化产业园区创新发展峰会于10月26日在北京举办。中国经济网对本次峰会进行了独家全程图文直播!

  北京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市能源与经济运行调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王英建致辞。

  王英建指出,近年来,北京市的文创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进程不断加速,文创产业对经济稳步的增长的贡献明显提升,不仅成为全市重要的支柱性产业,更是高精尖产业构建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创园区在其中发挥了强有力的集聚支撑作用。实践证明,园区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优化了资源配置,促进了资源节约利用,推动了首都产业体系调整和转型升级。

  王英建说,近年来,北京市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创新政策体系。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创意产业的若干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艺术品交易等行业领域,重点发展内容创作、交易传播等环节,引导民间资本在设计服务、广告会展等创意行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品牌化运营。

  二是创新发展理念。推进重点园区与城市更新有机结合,鼓励盘活利用老旧商业设施存量资源,拓展文化空间。751、798,就是由老旧厂房升级改造而成。依托办公旧址,数字演绎产业园搭建了演出和文化交流平台,集聚和培育了一批国际一流品牌剧目、文化演艺运作机构、演艺人才,已成为北京电影主体文化活动集聚地和演播中心。

  三是创新投资方式。发挥政府资金引导放大作用,2008年以来采取直接投资、补助等方式支持了宋庄、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等园区和项目。同时在政府投资的投向上也进行了拓展和丰富。

  王英建指出,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在展示国家文化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引领文化建设方面使命与光荣任重而道远,下一步:

  一是坚持文化的引领作用,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要求,以创新为引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打造产业链核心优势为牵引,构建文化,构建支撑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文化产业增长,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牵引,全面激发文化市场主体活动,引导文化创意产业提质增效,增强文化与科技深层次地融合,强化文创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新产品的培育和发展,培育新优势和新动能,带动全市高精尖产业发展。

  二是坚持文化的服务作用,当好走出去的排头兵。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北京文化产业要立足京津冀辐射全国,走向国际,要以重大平台建设为牵引,有效集聚高端创造资源,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的引领性和平台性作用,加快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协调发展。

  三是坚持文化的促进保障作用,打造首都文化品牌的特色,围绕古都文化、创新文化,继续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厂房保护利用,拓展文化空间,进一步整合和集约发展,以特色发展为牵引,提升产业集聚水平,突出园区主导行业,强化产业链环节分工,推动园区的功能差异化。以汇集创新平台为牵引,打造文化创意人才荟萃之地。

  四是坚持文化的公共属性,更好发展政府和市场的协同作用,政府和市场既要分工侧重,又要融合共促,在继续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放大作用的同时,做好支持文化园区基础设施、文化共性文化设施建设,特别要着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增强社会投资驱动力,促进文化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推动形成首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梅松指出,北京作为首都和全国的文化中心,在全国文化建设当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对外代表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展示国家文明形象,对内增强文化自信,对全国文化建设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

  文创园区是文化产业创意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在十年前,由北京市发改委和市委宣传部一起分四批认定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三十家。经过十年的发展,集聚区有力推动了文创园区的发展。

  2017年以来,为逐步推动文创园区的发展,北京市委宣传部和有关部门一起出台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认定及规范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加快市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发展的意见》《关于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指导意见》等。这三个文件构成了新时期北京文创园区发展的指南。

  梅松表示,考察了四十多个文创园区,入驻文创企业总数是6250家,平均每个园区进驻文创企业156家,这些入驻的文创企业收入超3308亿,纳税合计超1650亿。效益指标方面,单位面积收入是每平方米6.76万余元,单位面积纳税是每平方米0.34万。在全国横向比较,不了解这一个产出效益怎么算高,怎么算低,但是从个人经验看,还是比较高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真正成了文创空间的载体,也是文创公司发展的摇篮。

  熊澄宇说,我们这些年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态势,主要特征:一是新业态发展强劲,骨干企业迅速壮大,文化产业投资取得新进展,“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发展迅猛;二是中国文化骨干企业5.5万家;三是文化产业的固定投资额达到了38280亿元人民币,2017年中国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达917亿美元。

  文化产业政策走向方面,熊澄宇觉得有几个关键点:从2004年国家统计局开始确定文化产业,是填补空白;2004年国家文件确定到2012年国家统计局第二版修订了文化产业分类,到今年2018年第三版修订文化产业分类。这三版文化产业的结构变化反映了国家从决策层到管理层的一个认识。

  熊澄宇说,评估文化产业园区,熊澄宇认为你们可以从几个维度加以思考:第一是横向的组合和协作水平;第二个是纵向的设计生产交换和消费能力;第三是不同参与者的组织框架;第四是金融的介入和有关部门公司的参与;第五是空间和内部的开放程度和封闭程度;第六是园区的具体发展途径。

  熊澄宇说,关于文创园区,境外的成功模式,熊澄宇主要提了三个模式:好莱坞模式、迪士尼模式和北欧模式。

  好莱坞模式是电影集团的发展模式,世界上文化产业做的最好的是美国,美国文化产业做的最好的是电影产业。

  迪士尼模式,它的价值观是普世的,友爱、亲情、惩恶扬善,它有专业设计、主题公园、影片延伸产品,具有整个完整的产业链,然后它自己构建了围绕着迪士尼的一个完整的生态圈。

  北欧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世界上领先的十大创新国家里面,北欧占到五个,它最大特点是创新引领,管产研互动。

  从产业结构来说,现在还是以创意设计和相关产业融合来带动。从产业组织来说文化产业园区更多的考虑中小企业的聚集,而不是文化航母的落地。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来说,可能会从产业科技的融合发展到智慧园区的建设;从发展阶段来说,从产业积聚此阶段应该过渡到特色街区的建构;从国际化的角度,我们不仅仅要走出去,而且要互相借鉴;从发展目标看,我们既要考虑到主旋律和GDP,更要考虑到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从园区的发展路径的角度,熊澄宇提出,希望从占领制高点、确定突破口、营造生态链、组建集团军四个方面来做,然后生态链和周边的融合、和相关产业融合,国内和国外融合。创意生产和休闲娱乐可能是我们去构建集团军很好的主题和内容。

  向勇今天带来的演讲主题是《营造美第奇文化效应 激活创意赋能机制——新时代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战略与创新》。向勇指出,从文化到产业要有三个状态:从文化聚落、创意集聚到产业集群。向勇首先谈了三个背景。

  第一个背景是现在整个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基本矛盾的变化和增长模式的变化。他概括为从旧经济向新经济的变化。从旧的经济模式、物质经济和时间经济,向新型的符号经济、场景经济转型,包括了这一些要素,市场的经济要素,商业模式,消费者和劳动者以及政府部门跟市场的关系。新经济和旧经济模式有非常大的区别,比如说传统的组织形态,那么新经济模式就是网络化,所以我们看一些网络企业,甚至看一些文化园区功能设计,从它的组织架构包括它的办公空间都能看到是不是在用心的组织经济形态去推动范型,从传统的大规模生产到大批量生产等。

  第二个是文创园区的发展背景,包括三个空间:第一个空间就是功能空间,也就是它的产业空间,有产业型、功能型、拓展型、综合型等某一个行业型,定位提供某种服务、构建相应的产业链。第二个空间是形象空间。形象空间比如说到了一个园区,发现有非常好的氛围、有地标性的建筑,以及这个建筑形象跟它所在社区接触的关系。第三个是意象空间。其文化定位是结合消费情境与过程,消费的人在物质、功能空间内进行欲望生成、消费和想象而建构起意象,产生物质体与功能体相互依存的空间。

  向勇指出,总体来说我们的文创园,很多是以做工业园区的方式做文化产业园区。工业园区以企业为中心,以技术为载体,是以标准化的产品生产为流水线的方式;文化园区以人为载体,通过一系列的创意机制来孵化。所以说两种园区,从构成、功能包括建筑的要求、区位等都不一样。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只有物理空间上的聚集,没有起到化学反应的作用,要么是同质化,互为供应链的是比较少的,要么服务单一、商业模式比较单一,房租是主要的收入来源。

  园区到底有哪些关键要素去发展?向勇指出,在过去有的是通过国际化;2008年以后,开始注重民间传统文化的复兴;到2011年注重科技和时尚相结合;现在进入到以创新中心型园区为中心的3.0时代,超过了公共平台型的园区。

  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关键要素,向勇认为第一个是园区要具备一定的事件、活动。园区是以人为中心,人要产生不确定的连接靠什么?园区要提供诸多的活动,让人们去进行不确定性的相遇。所以衡量一个园区,需要仔细考虑全年的文创活动、艺术活动、教育活动等所举办的频次和参与者,以及参与者的受众。

  第二个要素是建筑空间。在一个场景里面,要考虑精致而独特的建筑形态,建筑材料的多样性及协调性;要有易辨认的环境地标;要考虑公共空间的数量和质量,如会议和聚会空间的数量等。这些空间里面独特的建筑、独特的空间、错落有致的环境,会让进入的人有很大的灵感,这种灵感会在无形当中激发人的创新。

  第三个关键要素就是价值。把顾客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使用者,第二类是参观者,第三类是产品的消费者。这些不同的使用者、参观者、消费者他们关注园区的价值也有所不同。

  中华文化促进会音乐产业联盟副秘书长、嘉乐中国研究机构董事奚大龙以《新时期北京文创产业园区发展与展望》为题进行主题演讲。

  奚大龙指出,当前文创园区是北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发展环境面临新格局、发展的新趋势迎来新机遇的背景下,思考文化园区的发展与展望的问题对于促进北京市文创产业实现进一步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从文创园区面临的现实现状、问题挑战、需求与趋势,以及对策和建议等方面做了分享。

  新形式新特点方面,北京市文创产业呈现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态势。一是,北京文创园区文脉深厚,发展良好。北京作为文化中心,发展文创产业和园区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雄厚的基础。另外北京发展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优势显著,成效显著,发挥了引领作用。二是,从文创企业三十强的评选能够正常的看到,其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展现了北京市文创产业高水平发展的成果。一批竞争力强,占有力高的集团成为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主要体现为产业动力强劲、综合贡献卓越;文化科技崛起,深层次地融合成为趋势。另外,北京文创园区不仅数量多,而且特色强,既有“大而优”的为市场做产业服务的园区,还有一些“特而精”的园区,其在专业领域精耕细作,在空间改造精益求精,提供行业特色发展、服务平台。

  第一个特征是“老旧厂房改造、城市更新以及文创园区发展”三者实现高效联动,正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共识。随着文创园区的发展,三分之二的园区都是由老厂房改造而成,让老厂房改造和城市更新和文创发展成为联动,使之成为新型文化空间,支撑双向统一的布局,这不仅是一种趋势,更成为了社会共识。

  第二个特征是文创园区打开“围墙”与社区互动,成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正在形成一种多方共赢的趋势。文创园区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越来越注重承载社会效益,在全国文化中心的建设中发挥出了更重要的作用。目前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是以建设公益文化教育基地、建设文化惠民专项、举办公益文化活动等为主,为城市社区提供一定的公共文化服务,这些举措既提升了园区的文化体制,也能够使得园区空间得到了更好的综合利用。

  第三个特征是政府积极引导和协同参与文创产业园区建设,在更大尺度上统筹园区实现差异化发展,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发展模式。面对园区经济走向城区经济、产业园区迈向综合园区的方式,更看重系统化地推进文创园区走高质量、差异化发展的道路。

  第四个特征是文创园区对文化“双重属性”的认知程度,以及寻求“双效统一”实现综合效益的内生动力显著地增强。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这些要求在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认定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贯彻,正是在这样发展的背景和政策引导下,文创园区对于双向统一的文化导向作用认知更加清晰,贯彻落实的内生动力也显著地增强,这些变化对园区内企业的创造研发经营也产生了影响。

  第五个特征是文化园区更看重服务体系和品牌建设,连锁化品牌化运营正在成为更多园区发展的新特征,新模式。很多园区深刻认识到了发展不仅要在基础设施园区环境和空间改造等硬件上加大投入,同时也需要在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园区文化氛围,生态体系建设的软件上做出功夫,更多园区在强化自身运营服务能力的同时也更加关注打造轻资产模式的品牌化连锁经营,提升园区的资产收益率,扩大来源和综合绩效。

  第六个特征是处理好“产权方、投资方、运营方”三者关系,对于保证文创园区可持续发展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北京市相当部分的文创园区是由作为运营商负责管理运营的,他们的努力给老工业厂房赋予了新的能量,也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今天的北京文创园区。但随着文创园区的快速发展得到不少的关注,随着产权方的快速崛起,对自主运营园区的跃跃欲试,这对原有的运营带来了不少的问题,原有租赁者可能面临着租赁周期被不断压缩,成本不断的提高的情况。

  对促进文创产业园区的发展意见,奚大龙认为,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文创园区发展定位目标,建立完善支撑体系,强化产业集聚效应。第二是要引导园区推行全产业链招商,促进文创园区产业生态圈建设。积极引导这个工作,形成产业生态,聚焦高精尖人才入驻。第三是,要强化综合绩效,支持园区和公共服务,促进文创园区实现双向统一。第四个要强化支持园区发展增值服务,促进文创园区的盈利来源多元化。第五是要补齐人才短板,强化人才引进和培育并且要不断的提高空间绩效,提升园区的文化氛围和公共文化空间开放共享,进一步强化园区与周边社区的互动。

  北京设计学会理事、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侯文军以《当“文化遇上智能”:智能化时代的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分析》为题做了主题发言。

  侯文军指出,现在面临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科技扑面而来,智慧的时代确实是来了,之前我们从始至终在说“互联网+”,那么现在大家都在说AI+。尤其是在你们可以看到苹果的扫脸技术,又产生了新的一些文化创意随之而生,因为它的技术使得我们的文化和创意有了一定的平台,进行了更多的发展。其实在这样一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情况下,那么文化怎么样发展?文化和人工智能的关系,以及如何依托人工智能也是大家一直想探讨的。侯文军主要谈了文化创意和科技融合的一些分析和想法。

  侯文军表示,文化创意产业现在处在一个黄金的时代,国家很看重。文化和创意始终是依存的,文化通过创意设计成为产品,然后形成了价值。

  侯文军表示,数字化产品是一种全新的文化生产、存储、传播、消费方式和基本的形态,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体验、文化的体验方式。这个时代它最核心的是从内容升级到了体验,即原来只是可能有内容,但是现在把体验做进去,不仅是承载了文化的优秀内涵,还有多元的元素。

  科技类文创产品,将文化和创意的精髓以时代的手法诠释,这样一个时间段其实机器是辅助人对文创产品的设计。因为人参与了这个交互,那人也参与了这个文化的互动,实际上在这里头是相当于科技也是参与进去的一个表达。

  侯文军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是文化,文化创意的核心是创意,支撑是科技,文化设计创意是文化与科技的桥梁。设计是在解决如何让科技更美妙的呈现文化,也是让科技更巧妙的挖掘文化。

  郁敏珺从文化创意园区运营商的角度、从一线的角度和大家做了交流。她表示上海锦和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见证了整个文创园区最近十年的发展历史,十年前做的第一个园区,到现在有33个,主要是在南京、杭州、苏州、上海、北京等地,合作的商户大概有五千多家,2018年营业额接近十亿人民币。原来这个文创园区行业里面是分阶段,前面会改造的,不大会做招商,会招商的不会长期的运营管理。上海锦和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想做从头到尾的全价值链服务集成商。

  据她介绍,这十年他们企业整个的营业额从最早的2008年开始不到三亿,到2018年接近十个亿。净利润从最早第一年是亏损的,到2018年大概是1.8亿的净利润。去年一年的财务方面,毛利率是13.5%,公司整个财务非常亮丽。

  文化产园区经营的核心竞争力方面,郁敏珺谈到:第一是定位,即想干什么,适合什么样的产业过来。文创也有很多细分,不同的行业对硬件、软件、空间都有不一样的需求。如果这个定位做错,会花很大的代价。改造能力体现在时间和质量方面,并还有一条是成本控制,运营商有时候花钱未必可以打造很好的效果,并还有招商的能力。招商有两条,一是新兴行业最好招进来;二是产业聚集,希望可以有互动。既要考虑到当下经济效益,也要考虑到更长远的经济效益。

  第二,运营是最关键的。持续的运营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同的发展阶段前期的投入甚至定位也会有改变,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并不是说改完了、招完了就不管了。事实上不同的发展阶段基本上几年要轮一回。她跟大家强调,作为一个运营公司,没有规模化的运营能力,吸引不到人才,没有规模的优势,是不行的,品牌优势会在行业的集聚上占很大的优势,业主会比较放心去找大的品牌运营商来做。同时,作为运营来讲,优质的资源整合能力和资源产业的布局是很重要的。

  第一,从硬件的上来讲,即园区改造建设来讲,上海设计感更强,改造的品质更注重细节;北京文创园面积相对大,但是比较粗放。现在强调“腾笼换鸟”,但笼子腾出来还得改改,要把内容和产业集聚起来。

  第二,在文化园区的内容或者说客户的理念上,上海的客户更加国际化一点,这跟它的城市精神和文化产业的特征是匹配的,产业集聚更清晰一点,尤其是文化产业方面,上海有很多小而精,小而美的产品,这与北京不同。

  第三,市场化的运作方面,上海绝大多数都是市场化运作,很少看到政府做。北京的园区有时候管理上有点缺位。

  当然,北京的文化渊源非常深厚,特别是园区,有很多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内容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体现,它的资源极其丰富。北京的文化渊源深厚,是内容的很好保障,也是很好的资源,与产业集聚在一起,变成产业才有价值,才有生命力,北京可以在文化资源方面有更好的挖掘。

  郁敏珺谈到,现在要强调城市有机的更新、历史背景和文化风貌保护的多样性。以前大家都大拆大建,先把地拆了盖新的,现在想留点东西。上海市以前有一个城市更新的政策叫“拆改留”,先拆再改,最后才保留。去年年底这三个字颠倒了一下,叫“留改拆”,能保留的就保留,能改的就改,最后才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理念转变。

  宋慰祖表示,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建立了经济开发区、科技园区等一系列创新园区,起了很多名字,但是最初的园区是基于产业、基于制造业,所以那时的园区大量都是以盖房子、租房子,最后通过当房东来挣钱。当时,制造业不需要为它做什么服务,因为它最重要的第一是土地,第二是硬件基础环境,至于说园区里面生产什么,建成什么样的厂房,建成什么样的工作环境,跟它的产业制造环节和工艺密切相关。

  但是今天建的产业园区已不再是传统的产业园区,它而是一种基于智慧型的、以创造为主的创意产业园区。这些园区里面装的主要是人,而不是生产机构。

  宋慰祖说,三十年来,北京市制定了很多政策。实际上,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国家围绕着创意产业、创新驱动发展,制订了一系列的政策。这些政策能不能够充分地落地、持续地去落实,比我们制定多少政策更重要。

  宋慰祖指出,从整个创新驱动发展方面上讲,出台的文件是一环扣一环的,每一个文件之间都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如何用好这些政策,是今天的企业,包括青年学生们,在未来的成长中应该去研究的。

  北京为何需要去打造这样一个产业园区?北京在过去二十多年中,在设计产业的发展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具有了很多优势和平台条件,比如北京国际设计周。

  北京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技术好,文化好,在全国来讲绝对领先。其中,海淀有五大优势,其中一个是政策优势很强,一个是资源优势。知名科研学院、大的高校、著名的设计机构,都集中在北京,这是北京的优势,这一点上面确实比上海要强。但是理念确实跟上海有很大差距。我去参加上海的设计活动,很明显感觉到上海市民参与性很高。

  宋慰祖说,今天办这个论坛,实际上就是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即思想上的认识问题。北京国际设计周办了十年,影响力、学术水平、研究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北京国际设计周一直是一个四处飘荡的活动,没有一个完整的稳定的合作空间。博鳌论坛之所以成功,在于它成为人类向往的地方。北京国际设计周提出来时应该是一个走进设计、展示设计、体验设计的活动,让全民参与。但是对实实在在的落地的东西还有缺失。在这么多年,举办了这么多的大型活动之后,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要给北京国际设计周找一个永久的落脚地,也为我们设计之都真正的塑造一个旗帜性的落脚点。

  宋慰祖说,今年1月份,提交了一份提案,是建议北京为北京国际设计周进一步务实发展打造一个落脚点。当时提议落脚在张家湾,张家湾有几大优势:第一,它的历史悠远长久。张家湾建成比较早,而且一直是北京的水陆码头,它在北京副中心,同时又连接着天津和河北,它是京津冀的一个协同落脚点、平台点,同时它交通也是发达的。

  张家湾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经济和产业的发展一直走在前端。这一个地区有很多疏解之后的老旧厂区,比如加工企业,包括原来张家湾大量的工业大院。现在都已经腾退了。腾退之后要考虑怎么做到真正的“腾笼换鸟”,发展北京以科技文化引领的智慧型产业,来带动辐射京津冀的整体产业链式发展,张家湾具有非常好的空间环境。

  第一,一个好的产业园区,一定要有一个好的运营团队。这个运营团队不是政府的管委会,也不是二房东在那去租房子、收房租这种管理团队,是一个要懂产业、懂园区、懂得国家政策和服务体系建设的专业运营团队。

  第二,要有产业的孵化空间。这个孵化空间无论是从它的形式、色彩、结构、造型和使用来讲,是符合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而非厂房,更不是办公室,要注重旁边的环境的协调等。

  第三,在产业园区里面要构建一个产业链发展的体系,进来的企业它们之间应该是互为支撑,相互联系的产业,而非大家都是设计企业放在这里边。

  第四,要有设计要素的交易中心。交易是我们的核心,构建这样的平台更多的是让所有的与创意相关的各种元素在园区当中能够形成碰撞,能够相互交流。否则的话,一个好的产品做出来,没有投资,没有人制造,那么就失去价值了。

  第五,要有展示推广的路径,因为在创新创业者、创意产业的企业中,中小企业多,需要有人去推广。

  第六,要有人才培训的基地。大学即将毕业的学生,如何让他能够和我们的实践体验结合?通过这一个基地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第八,构建良好的生活环境,如咖啡厅、茶室等,让大家有一种既努力地去创造的工作环境,同时又有一个宽松舒适的生活环境。

  打造的国际设计周的设计小镇目标是什么?宋慰祖认为,首先要去抓它的文化,抓设计周的核心内涵,把它们相互整合在一起,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小镇。这个小镇最终建设的体系应该是像设计中心一样,把老旧的工业生产厂房通过保护传承发展、改造,打造成一个具有标志性的设计之都平台。

  第三,要构建意大利米兰设计周博览会那样的一个巨大的能够去体现设计、展示设计、交易设计的博物馆和展览馆。

  第一,文创园区的建设和发展首先要解决“你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等根本性的问题。在战略问题上,要解决好四个关系。一是园区与城市的关系,明确园区的定位。二是文创和商业的关系,文创重点讲的是创意,讲的是艺术,最终必须寻找到自己的模式。三是今天和未来的关系。一个文创园区一定要思考五年之后你在哪里,十年之后你在哪里。第四就是园区和企业的关系,就像花篮和花的关系。

  第二是问题是品牌的内在资源问题。园区的品牌需要所有入驻的品牌来进行有关支撑,所以内在的资源一定要整合。

  第三是品牌的建构问题。品牌的建设是非常系统的工程,它涉及到园区的每个方面,但是很遗憾,我们现在很多的园区关注了品牌,但没关于品牌的队伍机构和人才,也没有这样的职位和岗位。

  第四是品牌的传播问题。如何让文创园区的品牌活起来,这个牵扯到两点,一个是形象活起来,不能叫“园区”就戛然而止了,而是要有一定的形象,因为品牌是一种情感的联系,一定要触动园区和人的内心情感的结合,那么这样更容易让人记住。

  第五是品牌的延伸问题。品牌是一种资产,应该从这个方面来看待园区品牌的问题。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化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祁述裕围绕《我国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进行演讲。

  祁述裕说,当代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可概括为五大发展,第一是集聚发展,第二是数字化发展,第三是融合发展,第四是特色发展,第五是共享发展。

  祁述裕重点谈了集聚发展。他指出,产业集聚发展并不是文化产业的一个独特的特点,而是所有的产业都有的一个集聚发展的趋势。企业集聚能够产生很好的效应。第一,企业集聚能够使信息快速传递;第二,企业集聚能够降低物理成本;第三,企业集聚能够产生一些溢出效应,相关的行业和企业会相伴而生,比如餐饮。

  祁述裕还重点分享他对中国文化产业集聚的过程和特点做的一些研究和概括。首先是企业集聚。最早的企业集聚是所谓园区空间,如798。他提出,一个比较理想的园区有九大特征:

  第三,一定有品牌产品和特色产品。如果全是小企业,那么我们大家都认为还是属于一个初级的阶段。

  第四,一定是要有完善的公共服务,如经营服务、后勤服务等,这是区别于早年园区的一个标准。

  第五,园区一定要对当地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较强的带动性作用,如果园区跟当地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没关系,或者依靠政府支持,那么园区不能说是一个成熟的园区。

  第六,观赏性和展示性比较强。园区一定要有可视性,一定要有让人有看得懂的东西。文化产业园区应该和旅游很好的嫁接,比如说798艺术区它的观赏性很突出,也是因这一点,使得798艺术区在国际上有很高的知名度。

  第七,要有吸引人的故事。文化产业园区要会讲故事。798艺术区有很好的故事,大概在2007年的时候,出过一本文化产业案例集,到现在这个还展示在一些柜子上面,这里面有很多故事,关于老厂房要拆。拆还是不拆这就是一些故事,国外的一些企业入驻总也要求所在地有一些故事,有故事才可能有IP,才可能有吸引力。

  第八,有价值理念和追求。每个园区应该有自己的经营理念,这个经营理念是入驻园区所能接受的。

  第九,园区一定要有开放性。比如朝阳区有很多层次很高的园区,影响也比较大,现在有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拆围墙。

  祁述裕指出,除了物理的园区,随着网络出现,产生了虚拟化的园区,出现了一个新的形态,即出现了网上的园区。利用互联网搭建线上平台,通过网站、软件、移动应用等形式为公司可以提供服务,形成网上的企业集聚。比如像猪八戒网。猪八戒网上集聚了注册用户大约1900万,需求信息2万多项,信息度高于任何一个物理园区,而且是很高程度的集聚。这样一种虚拟形态也是一种园区。

  网上的企业园区、企业集聚意义非常重大,可它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解决了高房租投入的硬件问题。第二解决了人才的问题,人才外包。解决人才教育培训问题。第三,形成以企业生命周期为基础的运营服务。

  祁述裕提出,在虚拟的产业园区,企业集聚之后,还有一种集聚,被称为项目集聚。无论在虚拟空间,还是在物理空间,集聚的主体并不全是企业,可能就是一个团队,这些团队它们往往围绕着一个项目展开。项目集聚,确定于物理空间的集聚,也确定于虚拟空间,其实就是把虚拟空间和物理空间结合在一起。比如说车库咖啡,是中关村创业大街的一家很有名的企业,他们现在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情。

  项目集聚以后,还有一种新的集聚方式,被称为“要素+业态集聚”,我们把它称为场景领域,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有个教授提出来的。这种理论是基于整个国际不仅是发达国家,城市、工业形态向消费时代转型这样一个特点提出的一种新的理念。这个创新理论非常契合中国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还有一个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个理论,说一个城市要发展,一定要通过创建一个文化场景。这个文化场景包括几个维度:一是社区,二是文化设施;三是人群;四是文化活动等。

  最后,祁述裕提出,我国文化产业集聚呈现出企业集聚、项目集聚、要素+业态集聚等多种形态,反映了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不同集聚方式反映了文化产业不同的价值实现方式,各有其价值,三者相互补充,不可取代。集聚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当地的文化资源、产业业态等,应因地制宜。

  北京东方嘉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有限公司总裁甄军以《文创空间助推城市更新产业生态建设》为题,进行主题演讲。

  甄军说,北京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城市更新中的空间功能升级与设计,一是要保留原有文化要素、保护原有建筑肌理;二是要强化公共空间功能提升,引入共享业态,丰富提升空间公共服务内容。

  甄军认为,一个城市的更新改造,内容的复兴、园区的建立、硬件改造纵然很重要,更多的应该是生态体系的建立。

  王文军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能是我国制造业企业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的一个必由之路。

  王文军介绍了中钢耐火公司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的经验。据他介绍,2014年至2016年,企业连续三年亏损,企业面临着生死考验。

  此后,企业推进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企业对在洛耐原址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进行了一些思考。认为具有四方面的核心价值。

  一是四区创新融合。未来园区不仅是产业发展平台,而是以产业园区、生活社区、文化街区和特色景区四区融合的核心理念打造园区。

  二是双创紧密联动。重点打造以科创带动文创发展的双创联动形态,打造有产业特色、有核心价值、有服务理念、有竞争能力的双创服务平台。

  三是产业深层次地融合。引导国企、民企等之间资源共享,产业要素之间的能量相互流动。

  四是产业生态构建。重点构建园区产业生态结构,从生产、科技、服务、人才、配套、政策六个重要维度,构建生态圈基本结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结构和内部生态链形态,促进产业内部循环有序良性发展。

  目前,他们分了科创和文创两大区域。在科创方面主要以新材料和工业设计为主,在文创方面主要是教育培训和非遗文化为主。此外,还有延伸,比如说在科创方面延伸到3D打印,VR和AR的应用,网络技术;在文创方面延续到多教育、文化商演、体育、文化活动的一些领域。

  通过这样一个园区的建设,他们盼望能够对洛阳的城市功能有所提升:提升城市的人文环境,形成一个文化功能,同时能助推城市的整体发展,形成一个工业旅游。

  北京时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立以《加快工业园区文化转型 推进时尚产业加快发展》为题,进行主题演讲。

  在工作实践中,北京时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结合《北京市关于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指导意见》和促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重点以园区运营为基础,以平台服务为导向,以项目介入为推动,盘活存量资源,推进增量发展,加强创新引领,在文化、科技充分融合领域投资布局,努力推动运营模式创新,培育新的产业业态。目前他们拥有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如雪莲仁立时尚手工坊、永乐文智园、怀柔杨宋影业园等。

  吴立介绍说,近几年发展文化创业产业园,第一是主动契合北京产业发展脉络。随着北京产业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确立,他们公司都重视并加强研究,紧跟和严格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决策,以保证企业产业业态符合首都产业高质量发展导向。

  第二是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与老工业遗址相结合,在利用老旧厂房发展文化创意方面,最大限度保护结构园区,并将旧厂房改造成庭院式的工作环境,适应工业发展需求,最终目标是打造既能保持历史记忆,又能体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园区,让老建筑焕发新生命。

  第三是坚持精品导向。努力在做优做专上做工作,注重与所在地政府充分沟通,确保园区规划与区域规划相协调,相一致,最终实现做优做强。

  第四是坚持由易到难。园区硬件设施是吸引企业入驻的基础,同时做好软件服务,才可以更好的留住高端产业、高端人才。

  吴立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坚持以平台为牵引,发挥共享经济效益,推动园区转型升级。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把园区建设放在城市发展规划和区域规划之中来考虑,谋划统筹园区改造和总体设计,各专项规划的衔接做到“长中近”规划有机结合。

  二是聚焦定位科学布局,落实好园区改造,立足资源和产业基础,突出特色化、专业化,探索建立园中见园的布局,实现园区布局由点状向专业化和集群化的转变。

  三是创新运营模式,研究园区转型的成功案例,在引进投资、管理、项目、人才方面创新思路;在运营业务上实现投融资共生,重点推出符合产业定位、关联性高、带动力强的集群项目,夯实园区转型布局和投资布局,更看重园区经营模式的创新,从只提供办公空间和基本物业服务的粗放式管理,向提供创意、投融资、人才、品牌推广、法律政策等精准服务,增值服务的精细化管理转变,构建业务生态圈。

  邢鹏说,城市更新成就了设计大师作品。对于梵天来说,其实他们一直强调的是一家设计驱动的企业,他们盼望在城市更新这个新兴市场里面能够把设计的价值最大化,通过设计来创造存量业务的增值。

  他说,他们可以把文创小镇做成一个创造IP的小镇,对于小镇里边的客户的情感上的维系关注的更多一点。

  他们也在做街区改造,希望让历史街区焕发出活力。据他透露,他们第一批改造的业态即将开始面世,他希望前门东区经过改造之后,能够变成一个新的网红大咖聚集的地方。

  尚8文化集团副总裁张明博以《城市更新视角下的文创园》为题,进行主题演讲。

  张明博指出,所有城镇化,从西方到中国都有一个规律,就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城市到城市郊区化,最后才是在中心。

  他说,城镇化达到70%后,我们将不得已面对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城市人口迁移出去后,所有的空间应该拆除重建,还是保留?这是一个到了均衡状态之后不断去延续和均衡发展的过程。

  张明博说,无论做城市更新还是改造,他们很注重的一点在于文脉的保留和传承,然后再开发。

  他还指出,老旧厂房的改造是城市更新很重要的指标。实际上,老旧空间改建成文创园区有多方面价值,文创园区里是以产业为导向,涉及民生价值,即文化消费本身;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等方面。

  张明博说,他们盼望打造变现的内容产业公司,然后逐渐把产业公司变成一个平台化的公司,进而能够聚集更多新的平台和资源。

  小罐茶联合发起人、灵山拈花湾总设计师于进江围绕《把中式点心文化重新创造》进行了主题演讲。

  于进江表示,“于小菓”九个吉祥的图案源自中国古代模具里的常见的造型。寓意事业长久发展,融汇天下吉祥的祝福。

  他提出,可能很多人都在家里用陶瓷,但有人用五大民窑的陶瓷吗?五大民窑离人们生活有多远?人们接触它的机会有多少?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忽略我们的生活场景,在文化场景消失的过程中,很多东西不再存在了。

  他说,他们的园区拈花湾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在于强化了文化IP形象和整个园区之间的关系。他们设定园区里边每一个商户的节奏和每一个商家的特色,甚至说拈花湾每一个指示牌都和它的建筑体系都是紧密相关的,风格也都是一致的。

  王泽端表示,一款IP的商业经济价值是巨大的。好莱坞的IP在游戏和衍生品方面也创造了巨大的利润,每年好莱坞超级英雄系列电影以约10%的数量创造了约80%的利润,《星战7》的全球票房收入超过20亿美元,而其中电影衍生品的收入超过4.5亿美元。

  王泽端说,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未来若无法进化成为一个新物种,那就非常有可能消失。新物种意味着新型的消费模式,意味着打造一个非常有潜力的新品类,有可能是在细致划分领域成为领头羊。对一个企业来说,打造自己的超级IP就是一个从零到一的关键的一个方法。

  他指出,小众市场更具有黏性,互补性更强。其实在小众市场中,粉丝之间觉得你懂我,我懂你,这样能带来新的爆发力和传播力。在个性化的生产时代下,一切同质化的表述失去了生存空间。没有同质化的产品,只有同质化的认知。

  王泽端说,IP商业化大多数来源于于三个方面:内容、授权、零售。零售是延伸的,因为内容可以延伸出其他的形式,垂直下来就是一些物品、产品等。

  他指出,IP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做1.0阶段。1.0阶段很简单,只是把IP的logo或者说IP主要形象贴在商品上,找到现成的产品,形成一个衍生产品。

  IP2.0阶段是从IP里面提取出来我们想要的元素,关注消费者的喜好是什么,对应的是什么,然后把这两点做一个结合,为广大购买的人进行量身定制。

  IP3.0阶段是基于IP,创造IP,不再是依据一个IP开发产品,而是在这上面嫁接一些东西,提取出来IP本身核心的元素,比如它的精神、它传递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等。

  王泽端说,从IP到商品简单来说包含这几个流程:拿到IP分析它的属性是什么,挖掘出来相应的点,分析IP所对应的消费者,通过消费者再发现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他们对于产品的需求在哪里,痛点在哪里,然后再进行产品的定义和研发,再进行供应链管理、品牌运营管理、市场推广管理等。

  王泽端认为,IP不能成为一款产品爆红的神器。一款好的IP衍生品的根本,要为用户、为粉丝而生,再赋予它相关的功能和应用场景,设计是加分项。最终的双赢是与产品互相赋能,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陈格雷主要从IP的孵化心得、品牌的IP化、IP的品牌化三个方面做了分享。

  陈格雷认为,IP符号的情感是个人自我与集体无意识的结合。所有IP的要素中,情感维度最为关键。情感的四个维度包括:一是态度,决定IP的个性;二是温度,决定IP是暖还是酷;三是广度,决定IP的大小;四是深度,决定IP包含的文化、国家、阶层和全球化等。

  陈格雷认为,能成为全世界超能力IP的只能是:具有普世价值与情感、潜意识、无意识的结合。但大部分畅销作品都太注重社会化和个人情绪的表现,缺少底层意识和普世价值,所以很难成为真正长久的、全球化的大IP。

  那么,品牌化IP怎么做?陈格雷认为,先将品牌魅力人格化,用动漫形象或企业自己的人来代表;其次,再做成真正的内容,即影视或者动漫,必须是优秀的好的内容;三是直接在各个平台上进行内容播放,再辅以广告推广进行配合;四是让人们作为内容观看和接受而不是当成广告。

Copyright ©2017-2022 Hainan Zose Group 琼ICP备130006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