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文化产业主要着力点为:推动文化产业向“高质量”“数字化”“深层次地融合”“走出去”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推动我们国家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和举措,成效显著,文化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巩固和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建设文化强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文化产业主要着力点为:推动文化产业向“高质量”“数字化”“深层次地融合”“走出去”发展。
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写入报告,到2018年习提出“推动文化产业高水平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经历了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从顶层设计、战略部署到具体措施的政策支持体系的建构,形成了推动文化产业高水平发展的强大合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从2012年到2019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18071亿元增加到44363亿元,增长145.49%;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由3.48%提高到4.5%,增加1.02个百分点。尽管受到疫情的巨大冲击,2020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44945亿元,比2019年增长1.3%(未扣除价格因素,下同),占GDP的比重为4.43%。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9064亿元,比上年增长16.0%;两年平均增长8.9%。中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速明显高于GDP增速,是增长较快行业之一,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从2012年提出“加强文化和科技融合”,到2016年“数字创意产业”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规划;从2020年提出“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21年“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再到2022年提出“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我国将文化数字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力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与文化融合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植入了更多的创新基因,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已成为促进文化产业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数字内容、动漫游戏、视频直播、视听载体、手机出版等新兴文化业态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增长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6.5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调查,2021年尽管受疫情影响,我国上述企业文化产业核心领域营业收入仍达到73258亿元,比上年增长16.5%,两年平均增长9.9%。
2022年中国服贸会上观众沉浸在京剧艺术与波普艺术结合的数字空间。图/刘姝言
2021年,数字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39623亿元,比上年增长18.9%;两年平均增长20.5%,高于文化企业平均水平11.6个百分点。
这一时期文化产业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模式经历了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科技创新”到“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再到“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历程。尤其是习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后,文化产业“融合”中“文化”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文化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进入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了文化创意与制造、旅游、建筑、信息、金融、农业、体育、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比如在对文化与旅游融合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旅游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2021年全年国内游客32.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8%。国内旅游收入29191亿元,增长31.0%。其中,城镇居民游客花费23644亿元,增长31.6%;农村居民游客花费5547亿元,增长28.4%。
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的目标,到2014年国家提出“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到2016年实施“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再到2022年“推进对外文化贸易高水平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文化走出去战略”在对外文化贸易中得到有效实施,对中华文化影响力提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020年以来,尽管外部形势复杂多变,但我国对外服务贸易依然取得亮眼成绩。2020年,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20331.2亿元,比2019年增长8.3%,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4.5%,提升9.9个百分点。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10701.4亿元,比2019年增长7.9%。2021年,我国对外文化贸易总额2000.3亿美元,同比增长38.7%;其中,文化产品进出口额1558.1亿美元,增长43.4%;文化服务进出口额442.2亿美元,增长24.3%。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文化强国战略的总体布局下,在文化产业政策的积极引导和推动下,我国文化产业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文化发展和繁荣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提升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方面正发挥日益重要的战略支点作用。
习指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十四五’时期,我们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中国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最根本的保障。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支撑。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要围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发展文化产业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出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产品和服务,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的最高标准。要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民群众意愿和首创精神,构建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创作、生产、传播、评价机制,不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必须把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统一起来,以文立心、以文弘业,固本培元、培根铸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文化科技融合发展。要抓住数字化时代数据处理云端化、数据显示本地化、数据应用分布化发展趋势,全面参与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用数字化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首先,要推动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化。把文化资源的价值内容与数字技术的新形式新要素结合好,用数字化手段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文化精髓和时代价值,让更多文化资源和文化元素融入产业链,融入现代经济体系。
其次,要推动数字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创新应用。积极推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共性技术在文化产业领域的集成应用和创新,借助数字技术实现内容、模式和业态创新。
其三,要发挥文化企业在文化数字化中的主体作用。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打造一批数字文化产业新平台,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数字文化品牌,开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是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要深入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文化传统、价值取向、思维习惯,切实做到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发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文化产品。有序放宽文化领域限制性措施,推动中外文化双向互动,在高水平市场竞争与合作中促进我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在交流互鉴中提升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吸引力、辐射力。坚持守正创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中华文化作为塑造品牌核心价值的活力源泉,构筑中华文化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让中华文化中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走向世界,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项目“民俗文化资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Copyright ©2017-2022 Hainan Zose Group 琼ICP备13000627号